红色基因赋能专业建设 师生共话育人新篇——QIYIGUO.com创新开展“行走的教研思政课”
作者:段虹伶 时间:2025-04-03 点击数:
(通讯员 段虹伶)4月2日上午,湖南城市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师生们共赴曾士峨烈士纪念碑,开展了"行走的育人思政课",并以主题党日活动形式讨论了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了党建与业务“双向奔赴”的融合新形式。在此次活动中,党员教师与青年学子在缅怀革命先烈中深刻感悟到党建活动融入“三全育人”过程的重要性,开启了红色基因赋能专业建设,师生共话育人的新篇。
湖南城市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创新开展"行走的教研思政课现场照片/孙博为 摄
清晨的曾士峨烈士纪念碑广场庄严肃穆,师生列队肃立,向烈士敬献花篮。在“铁血师长”曾士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革命故事中,系党支部副书记、系主任陈昶现场讲授微党课:“先烈用鲜血捍卫信仰,教育者要用匠心守护初心。我们要把红色基因融入齿轮轴承,让每一台机床都传承革命精神的精度!”
苍松翠柏掩映的曾士峨烈士纪念碑前,机电工程系7名党员教师与30名党员学生围坐成同心圆。系主任陈昶手持新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向学生们详解"三对接"改革思路——课程体系对接智能产线、实践教学对接企业工坊、素质培养对接工匠精神。这份浸润着产业调研数据与教育新理念的方案,在青年学子的热烈讨论中不断迸发思想的火花。
"能否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中增加产线故障诊断实战模块?"学生党员何楚培指着方案中的课程图谱发问。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机电系党员教师戴作财现场回应:"这个建议正与我们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契合,下个月将安排大家到中国一拖集团开展情境教学。"研讨现场,12条学生建议被纳入教学改进清单,涉及实践课程占比提升、竞赛成果转化、跨专业联合毕设等创新领域。
纪念碑前,师生们用特殊的形式展开专业建设"现场答辩"。当大三学生周洋阳提出"希望加强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时,机械设计课程团队立即亮出正在建设的虚拟仿真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模拟智能仓储系统的完整开发流程,下学期就能实现'设计-仿真-调试'全链条实训。"项目负责人周超伦的解答引发阵阵掌声。
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教研活动,让课程思政建设找到鲜活载体。教师们将专业发展史与党史对照讲解:从"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中的机电项目,到新时代大国重器背后的技术创新,在专业坐标系中标注出红色工程师的精神谱系。"原来我们学的每门课都连着强国建设的密码。"学生邹佳艳在交流笔记上写道。
"这既是对传统教研形式的突破,更是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系党支部书记戴作财表示,活动收集的47条有效建议将转化为"专业建设攻坚清单",其中"红色工匠工作坊""革命精神赋能工程创新"等6个项目已启动方案设计。系部计划将这种沉浸式教研模式常态化,让车间、企业、红色场馆都成为立德树人的生动课堂。
师生们在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带着写满批注的培养方案和沾着泥土的调研笔记,这支特殊的教研团队即将奔赴迅强电子开展产教融合专题研讨。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红色基因与蓝色匠心正在深度融合,为培养新时代"机电铁军"注入澎湃动能。(审核:张光富)